飲食十五:秋天吃水果
原创 2016-08-11 厚朴中醫學堂堂主 徐文兵
秋天是各種水果集中上市的季節,中醫營養學強調吃水果要順應天時,所以要吃應季的水果。另外,要講究因地制宜,要吃當地產的水果。所以,秋天是我們吃當地出產水果的最佳季節。
中醫飲食講究五穀為養、五畜為益、五菜為充、五果為助。所謂助,就是吃完飯菜以後幫助消化,所以水果絕對不是主角,它只是個配角。但是很多人現在是本末倒置,把水果當飯吃,反而把主食棄之不用,這從大方向上就錯了。這麼吃的結果,就會使自己的精血、精氣得不到補充、滋養,時間長了就會導致先傷精、後傷氣,最後傷神,會出現嚴重的厭食或者抑鬱傾向。
水果本身雖然含有各種維生素、礦物質、糖類、大量的纖維素,但是說到根上,水果是果不是實。水果的果肉并不是植物裡面最精華的東西,植物最精華的東西都在它的種子裡面,也就是果核裡面。少量吃水果可以滋陰,滋補自己的體液,吃多了就會導致比較嚴重的腹瀉,會把自己本身的營養成分、沒來得及消化的食物、體液排出體外。所以很多人吃了水果以後會造成營養流失。很多人說吃水果能減肥,那只是暫時的,短期有益,長期有害。這就是我們對水果的一個總體的認識和評價。
我小時候吃的主要是國產的叫做“國光”的蘋果,個頭很小,酸且甜。現在人們吃的蘋果都個頭偏大,品種也有很多。
中醫認為蘋果味酸、甘,性偏寒涼,吃適量的蘋果可以生津、止渴、潤燥。平常喝燒酒或白酒吃點蘋果,可以緩解或平衡酒的熱毒;如果少吃蘋果,發揮它酸性而不是寒性,那蘋果還有止瀉作用;但是如果吃得太多,或者吃的不得當,就會導致嚴重的腹瀉。現在很多人盲目學外國人,外國人說每天一個蘋果可以健康長壽,這是很錯誤的。人種不一樣,飲食習慣不一樣。如果我們不考慮自身的情況,盲目照搬西方飲食模式,天天吃一個蘋果,很容易先傷到胃,再傷到小腸和大腸,最後傷害到整個身體。
蘋果的酸味有一個收澀、收斂的作用。收斂的作用能夠平衡、緩解辛辣給胃腸道帶來的刺激。我們都知道韓國人愛吃辣的泡菜,但是要記住韓國人做的泡菜裡面除了有很多辣椒以外,還有用來平衡辛辣味道的新鮮的蘋果絲。所以對那些肝火旺盛或者是血壓很高、易怒的人,或者那些飲酒過度的人,用蘋果汁或者嚼一些蘋果都能起到很好的緩和的作用。
另外,還可以把蘋果切碎、搗爛、絞汁,熬成稠膏,加點蜂蜜服用,能夠緩解、脾胃、肺和大腸陰液不足導致的口乾舌燥、大便乾燥等症狀。
順應天時,因地制宜
赞赏
阅读 13赞 投诉
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