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不洗澡也放香氣我們從《虛雲老和尚年譜》中得知,曾經親近過虛雲老和尚的一些法師、居士們說,老和尚一年洗一次澡,一年剃一次頭。所以,他的頭的中文翻譯

三二、不洗澡也放香氣我們從《虛雲老和尚年譜》中得知,曾經親近過虛雲老和

三二、不洗澡也放香氣

我們從《虛雲老和尚年譜》中得知,曾經親近過虛雲老和尚的一些法師、居士們說,老和尚一年洗一次澡,一年剃一次頭。所以,他的頭髮很長,衣服領子很髒,油垢很厚,可是聞起來有香氣,這是修行真正有功夫了。一般人一天不洗澡,身上都是臭汗味。老和尚身上放香氣,香氣如何來的?心地清淨,這是五分法身香,他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與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相應,所以不洗澡也放香氣。

如果我們要考驗念佛堂大眾的功夫,念佛三個月或半年後,進入念佛堂,若氣味還很難聞,表示大眾念佛沒有功夫;如果進入念佛堂,有一股清香,不是世間所有的,你們就成功了。其實念佛堂也有佛菩薩在念佛,佛菩薩身上放寶香,可是你們身上臭氣太重,把佛菩薩的寶香蓋住了,所以我們聞不到。如果我們稍微清淨一些,再藉佛力加持,確實能感受到道場裡面有一股清香,縱然道場不燒香,也會有一股清香。

(節錄自《華嚴經》12-17-0037)

三三、說法要觀機

說法是要讓聽法的人覺悟,目的就達到了。如果不善觀機,不了解聽眾的根性,講的法沒人聽得懂,這個法等於白說,這是法不契機。

我剛出家,聽一位老法師講經,他真的是德高望重。有幾位在社會上有地位、有財富的信徒,專門護持老法師,老法師對這些信徒也特別照顧。有一天,信徒跟老和尚一起在寺廟裡吃飯,我也在座。信徒們提出來:「師父,你的經講得太好了,我們聽不懂!」老和尚笑笑:「我的經講出來,你們要是聽懂了,那還值錢嗎?」這些人聽到老和尚的話,讚歎得五體投地。

以後我到台中,將這個情形向李炳南老師報告,李老師笑笑,指著我:「你們可不能這麼做!」講經讓聽眾聽不懂,你不就白講了,你沒有達到教學的目標。如果聽不懂,就要發問,師道就是為學生授業、解惑,並非賣弄玄虛,談玄說妙,這是錯誤的。這些道理,我們必須要懂得。

(節錄自《華嚴經》12-17-0458)

三四、初學人不能閉關

蓮池大師的《竹窗隨筆》有一段故事,很能令人深省。他認識一位老法師,這個老法師修行很不錯,可是到晚年墮落了。什麼原因?年輕時住山,修行得很好,真的做到「外不著相,內不動心」。然後接受信徒們禮請,在都市建了一個道場,並做了住持,一下山,與五欲六塵接觸就退轉了。

蓮池大師提醒他,以善巧方便做比喻,他舉了一個例子,實際上就是說這個法師。他說,過去山居的時候養道,覺得很不錯,以後一接觸社會,沒多久就被污染了。這說明住山不是初學人住的,初學人沒有斷一品見思煩惱,就去住山、住茅蓬閉關,沒有經過考驗,好像修得不錯,一出來就變形了。因此,住山、住茅蓬閉關是什麼人?已經得定開慧之人。換言之,修行在何處修?在五欲六塵中修,是非人我、名聞利養、財色名食睡,關關都要通過,真的外不著相、內不動心,不受誘惑,才有資格閉關;如果六根接觸六塵境界,還沒有把握,還會動搖,還得好好去參學。

(節錄自《華嚴經》12-17-0024)
1225/5000
原始語言: 繁體中文
目標語言: 中文
結果 (中文) 1: [復制]
復制成功!
三二、不洗澡也放香气我们从《虚云老和尚年谱》中得知,曾经亲近过虚云老和尚的一些法师、居士们说,老和尚一年洗一次澡,一年剃一次头。 所以,他的头发很长,衣服领子很脏,油垢很厚,可是闻起来有香气,这是修行真正有功夫了。 一般人一天不洗澡,身上都是臭汗味。 老和尚身上放香气,香气如何来的? 心地清净,这是五分法身香,他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与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相应,所以不洗澡也放香气。如果我们要考验念佛堂大众的功夫,念佛三个月或半年后,进入念佛堂,若气味还很难闻,表示大众念佛没有功夫;如果进入念佛堂,有一股清香,不是世间所有的,你们就成功了。 其实念佛堂也有佛菩萨在念佛,佛菩萨身上放宝香,可是你们身上臭气太重,把佛菩萨的宝香盖住了,所以我们闻不到。 如果我们稍微清净一些,再藉佛力加持,确实能感受到道场里面有一股清香,纵然道场不烧香,也会有一股清香。(节录自《华严经》12-17-0037)三三、说法要观机说法是要让听法的人觉悟,目的就达到了。 如果不善观机,不了解听众的根性,讲的法没人听得懂,这个法等于白说,这是法不契机。我刚出家,听一位老法师讲经,他真的是德高望重。 有几位在社会上有地位、有财富的信徒,专门护持老法师,老法师对这些信徒也特别照顾。 有一天,信徒跟老和尚一起在寺庙里吃饭,我也在座。 信徒们提出来:「师父,你的经讲得太好了,我们听不懂! 」老和尚笑笑:「我的经讲出来,你们要是听懂了,那还值钱吗? 」这些人听到老和尚的话,赞叹得五体投地。以后我到台中,将这个情形向李炳南老师报告,李老师笑笑,指着我:「你们可不能这么做! 」讲经让听众听不懂,你不就白讲了,你没有达到教学的目标。 如果听不懂,就要发问,师道就是为学生授业、解惑,并非卖弄玄虚,谈玄说妙,这是错误的。 这些道理,我们必须要懂得。(节录自《华严经》12-17-0458)三四、初学人不能闭关莲池大师的《竹窗随笔》有一段故事,很能令人深省。 他认识一位老法师,这个老法师修行很不错,可是到晚年堕落了。 什么原因? 年轻时住山,修行得很好,真的做到「外不着相,内不动心」。 然后接受信徒们礼请,在都市建了一个道场,并做了住持,一下山,与五欲六尘接触就退转了。莲池大师提醒他,以善巧方便做比喻,他举了一个例子,实际上就是说这个法师。 他说,过去山居的时候养道,觉得很不错,以后一接触社会,没多久就被污染了。 这说明住山不是初学人住的,初学人没有断一品见思烦恼,就去住山、住茅蓬闭关,没有经过考验,好像修得不错,一出来就变形了。 因此,住山、住茅蓬闭关是什么人? 已经得定开慧之人。 换言之,修行在何处修? 在五欲六尘中修,是非人我、名闻利养、财色名食睡,关关都要通过,真的外不着相、内不动心,不受诱惑,才有资格闭关;如果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还没有把握,还会动摇,还得好好去参学。(节录自《华严经》12-17-0024)
正在翻譯中..
結果 (中文) 2:[復制]
復制成功!
三二、不洗澡也放香气

我们从《虚云老和尚年谱》中得知,曾经亲近过虚云老和尚的一些法师、居士们说,老和尚一年洗一次澡,一年剃一次头。所以,他的头发很长,衣服领子很脏,油垢很厚,可是闻起来有香气,这是修行真正有功夫了。一般人一天不洗澡,身上都是臭汗味。老和尚身上放香气,香气如何来的?心地清净,这是五分法身香,他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与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相应,所以不洗澡也放香气。

如果我们要考验念佛堂大众的功夫,念佛三个月或半年后,进入念佛堂,若气味还很难闻,表示大众念佛没有功夫;如果进入念佛堂,有一股清香,不是世间所有的,你们就成功了。其实念佛堂也有佛菩萨在念佛,佛菩萨身上放宝香,可是你们身上臭气太重,把佛菩萨的宝香盖住了,所以我们闻不到。如果我们稍微清净一些,再借佛力加持,确实能感受到道场里面有一股清香,纵然道场不烧香,也会有一股清香。

(节录自《华严经》12-17-0037)

三三、说法要观机

说法是要让听法的人觉悟,目的就达到了。如果不善观机,不了解听众的根性,讲的法没人听得懂,这个法等于白说,这是法不契机。

我刚出家,听一位老法师讲经,他真的是德高望重。有几位在社会上有地位、有财富的信徒,专门护持老法师,老法师对这些信徒也特别照顾。有一天,信徒跟老和尚一起在寺庙里吃饭,我也在座。信徒们提出来:「师父,你的经讲得太好了,我们听不懂!」老和尚笑笑:「我的经讲出来,你们要是听懂了,那还值钱吗?」这些人听到老和尚的话,赞叹得五体投地。

以后我到台中,将这个情形向李炳南老师报告,李老师笑笑,指着我:「你们可不能这么做!」讲经让听众听不懂,你不就白讲了,你没有达到教学的目标。如果听不懂,就要发问,师道就是为学生授业、解惑,并非卖弄玄虚,谈玄说妙,这是错误的。这些道理,我们必须要懂得。

(节录自《华严经》12-17-0458)

三四、初学人不能闭关

莲池大师的《竹窗随笔》有一段故事,很能令人深省。他认识一位老法师,这个老法师修行很不错,可是到晚年堕落了。什么原因?年轻时住山,修行得很好,真的做到「外不着相,内不动心」。然后接受信徒们礼请,在都市建了一个道场,并做了住持,一下山,与五欲六尘接触就退转了。

莲池大师提醒他,以善巧方便做比喻,他举了一个例子,实际上就是说这个法师。他说,过去山居的时候养道,觉得很不错,以后一接触社会,没多久就被污染了。这说明住山不是初学人住的,初学人没有断一品见思烦恼,就去住山、住茅蓬闭关,没有经过考验,好像修得不错,一出来就变形了。因此,住山、住茅蓬闭关是什么人?已经得定开慧之人。换言之,修行在何处修?在五欲六尘中修,是非人我、名闻利养、财色名食睡,关关都要通过,真的外不着相、内不动心,不受诱惑,才有资格闭关;如果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还没有把握,还会动摇,还得好好去参学。

(节录自《华严经》12-17-0024)
正在翻譯中..
結果 (中文) 3:[復制]
復制成功!
三二、不洗澡也放香气我们从《虚云老和尚年谱》中得知,曾经亲近过虚云老和尚的一些法师、居士们说,老和尚一年洗一次澡,一年剃一次头。所以,他的头发很长,衣服领子很脏,油垢很厚,可是闻起来有香气,这是修行真正有功夫了。一般人一天不洗澡,身上都是臭汗味。老和尚身上放香气,香气如何来的?心地清净,这是五分法身香,他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与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相应,所以不洗澡也放香气。如果我们要考验念佛堂大众的功夫,念佛三个月或半年后,进入念佛堂,若气味还很难闻,表示大众念佛没有功夫;如果进入念佛堂,有一股清香,不是世间所有的,你们就成功了。其实念佛堂也有佛菩萨在念佛,佛菩萨身上放宝香,可是你们身上臭气太重,把佛菩萨的宝香盖住了,所以我们闻不到。如果我们稍微清净一些,再借佛力加持,确实能感受到道场里面有一股清香,纵然道场不烧香,也会有一股清香。(节录自《华严经》12-17-0037)三三、说法要观机说法是要让听法的人觉悟,目的就达到了。如果不善观机,不了解听众的根性,讲的法没人听得懂,这个法等于白说,这是法不契机。我刚出家,听一位老法师讲经,他真的是德高望重。有几位在社会上有地位、有财富的信徒,专门护持老法师,老法师对这些信徒也特别照顾。有一天,信徒跟老和尚一起在寺庙里吃饭,我也在座。信徒们提出来:「师父,你的经讲得太好了,我们听不懂!」老和尚笑笑:「我的经讲出来,你们要是听懂了,那还值钱吗?」这些人听到老和尚的话,赞叹得五体投地。以后我到台中,将这个情形向李炳南老师报告,李老师笑笑,指着我:「你们可不能这么做!」讲经让听众听不懂,你不就白讲了,你没有达到教学的目标。如果听不懂,就要发问,师道就是为学生授业、解惑,并非卖弄玄虚,谈玄说妙,这是错误的。这些道理,我们必须要懂得。(节录自《华严经》12-17-0458)三四、初学人不能闭关莲池大师的《竹窗随笔》有一段故事,很能令人深省。他认识一位老法师,这个老法师修行很不错,可是到晚年堕落了。什么原因?年轻时住山,修行得很好,真的做到「外不着相,内不动心」。然后接受信徒们礼请,在都市建了一个道场,并做了住持,一下山,与五欲六尘接触就退转了。莲池大师提醒他,以善巧方便做比喻,他举了一个例子,实际上就是说这个法师。他说,过去山居的时候养道,觉得很不错,以后一接触社会,没多久就被污染了。这说明住山不是初学人住的,初学人没有断一品见思烦恼,就去住山、住茅蓬闭关,没有经过考验,好像修得不错,一出来就变形了。因此,住山、住茅蓬闭关是什么人?已经得定开慧之人。换言之,修行在何处修?在五欲六尘中修,是非人我、名闻利养、财色名食睡,关关都要通过,真的外不着相、内不动心,不受诱惑,才有资格闭关;如果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还没有把握,还会动摇,还得好好去参学。(节录自《华严经》12-17-0024)
正在翻譯中..
 
其它語言
本翻譯工具支援: 世界語, 中文, 丹麥文, 亞塞拜然文, 亞美尼亞文, 伊博文, 俄文, 保加利亞文, 信德文, 偵測語言, 優魯巴文, 克林貢語, 克羅埃西亞文, 冰島文, 加泰羅尼亞文, 加里西亞文, 匈牙利文, 南非柯薩文, 南非祖魯文, 卡納達文, 印尼巽他文, 印尼文, 印度古哈拉地文, 印度文, 吉爾吉斯文, 哈薩克文, 喬治亞文, 土庫曼文, 土耳其文, 塔吉克文, 塞爾維亞文, 夏威夷文, 奇切瓦文, 威爾斯文, 孟加拉文, 宿霧文, 寮文, 尼泊爾文, 巴斯克文, 布爾文, 希伯來文, 希臘文, 帕施圖文, 庫德文, 弗利然文, 德文, 意第緒文, 愛沙尼亞文, 愛爾蘭文, 拉丁文, 拉脫維亞文, 挪威文, 捷克文, 斯洛伐克文, 斯洛維尼亞文, 斯瓦希里文, 旁遮普文, 日文, 歐利亞文 (奧里雅文), 毛利文, 法文, 波士尼亞文, 波斯文, 波蘭文, 泰文, 泰盧固文, 泰米爾文, 海地克里奧文, 烏克蘭文, 烏爾都文, 烏茲別克文, 爪哇文, 瑞典文, 瑟索托文, 白俄羅斯文, 盧安達文, 盧森堡文, 科西嘉文, 立陶宛文, 索馬里文, 紹納文, 維吾爾文, 緬甸文, 繁體中文, 羅馬尼亞文, 義大利文, 芬蘭文, 苗文, 英文, 荷蘭文, 菲律賓文, 葡萄牙文, 蒙古文, 薩摩亞文, 蘇格蘭的蓋爾文, 西班牙文, 豪沙文, 越南文, 錫蘭文, 阿姆哈拉文, 阿拉伯文, 阿爾巴尼亞文, 韃靼文, 韓文, 馬來文, 馬其頓文, 馬拉加斯文, 馬拉地文, 馬拉雅拉姆文, 馬耳他文, 高棉文, 等語言的翻譯.

Copyright ©2025 I Love Translation. All reserved.

E-mail: ilovetranslation@liv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