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不洗澡也放香氣
我們從《虛雲老和尚年譜》中得知,曾經親近過虛雲老和尚的一些法師、居士們說,老和尚一年洗一次澡,一年剃一次頭。所以,他的頭髮很長,衣服領子很髒,油垢很厚,可是聞起來有香氣,這是修行真正有功夫了。一般人一天不洗澡,身上都是臭汗味。老和尚身上放香氣,香氣如何來的?心地清淨,這是五分法身香,他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與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相應,所以不洗澡也放香氣。
如果我們要考驗念佛堂大眾的功夫,念佛三個月或半年後,進入念佛堂,若氣味還很難聞,表示大眾念佛沒有功夫;如果進入念佛堂,有一股清香,不是世間所有的,你們就成功了。其實念佛堂也有佛菩薩在念佛,佛菩薩身上放寶香,可是你們身上臭氣太重,把佛菩薩的寶香蓋住了,所以我們聞不到。如果我們稍微清淨一些,再藉佛力加持,確實能感受到道場裡面有一股清香,縱然道場不燒香,也會有一股清香。
(節錄自《華嚴經》12-17-0037)
三三、說法要觀機
說法是要讓聽法的人覺悟,目的就達到了。如果不善觀機,不了解聽眾的根性,講的法沒人聽得懂,這個法等於白說,這是法不契機。
我剛出家,聽一位老法師講經,他真的是德高望重。有幾位在社會上有地位、有財富的信徒,專門護持老法師,老法師對這些信徒也特別照顧。有一天,信徒跟老和尚一起在寺廟裡吃飯,我也在座。信徒們提出來:「師父,你的經講得太好了,我們聽不懂!」老和尚笑笑:「我的經講出來,你們要是聽懂了,那還值錢嗎?」這些人聽到老和尚的話,讚歎得五體投地。
以後我到台中,將這個情形向李炳南老師報告,李老師笑笑,指著我:「你們可不能這麼做!」講經讓聽眾聽不懂,你不就白講了,你沒有達到教學的目標。如果聽不懂,就要發問,師道就是為學生授業、解惑,並非賣弄玄虛,談玄說妙,這是錯誤的。這些道理,我們必須要懂得。
(節錄自《華嚴經》12-17-0458)
三四、初學人不能閉關
蓮池大師的《竹窗隨筆》有一段故事,很能令人深省。他認識一位老法師,這個老法師修行很不錯,可是到晚年墮落了。什麼原因?年輕時住山,修行得很好,真的做到「外不著相,內不動心」。然後接受信徒們禮請,在都市建了一個道場,並做了住持,一下山,與五欲六塵接觸就退轉了。
蓮池大師提醒他,以善巧方便做比喻,他舉了一個例子,實際上就是說這個法師。他說,過去山居的時候養道,覺得很不錯,以後一接觸社會,沒多久就被污染了。這說明住山不是初學人住的,初學人沒有斷一品見思煩惱,就去住山、住茅蓬閉關,沒有經過考驗,好像修得不錯,一出來就變形了。因此,住山、住茅蓬閉關是什麼人?已經得定開慧之人。換言之,修行在何處修?在五欲六塵中修,是非人我、名聞利養、財色名食睡,關關都要通過,真的外不著相、內不動心,不受誘惑,才有資格閉關;如果六根接觸六塵境界,還沒有把握,還會動搖,還得好好去參學。
(節錄自《華嚴經》12-17-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