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位畢老師教五年級自然課。記得講水元素,在課堂上做實驗,制氫氣、氧氣,用食鹽水制氯氣、漂白粉,知道食鹽裏有鈉還有鎂;生石灰是氧化鈣,加上水就成氫氧化鈣,還放熱,足以煮熟雞蛋;抹在牆上經過氧化,就變成硬的牆皮等等。在初中二年級上化學課,吳先生又講時就一點不陌生了。畢老師是師大數學系畢業的。他是志願支援加強小學教育而來附小的。
學校有一個小賣部,就在北院一年級教室的東邊面向西一排約開了六個窗口,房深度只有一米吧,靠牆一排貨架。經理就是教珠算課的王新吾老師。五年級時第一天上珠算課,王老師先講了學珠算多位乘除法等。然後就說小賣部要由五年級同學中推舉"售貨員",三個班都要參加,分兩個組,每組輪流一個星期。小賣部北邊三個窗口賣紙本鉛筆橡皮等文具,南邊窗口賣早點燒餅油條麵包點心。午飯時,添賣大麵包、果醬、豆腐乾、鹵豆腐等。在課間,還分別端一個方木盤,裝了麵包點心之類在院子裏流動去賣。午飯後上課之前,全組同學集中在小賣部裏清點食品貨物和現金。那時"銅子兒"(即銅幣)是主要的,就要數點銅子兒,結一天的帳。現在回想起來,這對同學也是一種學習和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