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展望與倫理道德 -- 從胚胎幹細胞的研究講起 生物科學系 劉昭成 人類一出生,就必須在病老死中走一遭。由於科技發展導致。根據統計, 自二十世紀以來隨著衛生環境的改善、藥物的大量發明與應用,使得許多本來是致命的疾病得以治癒因而使世界各國人口的平均壽命(Life expectancy)普遍提高。現今醫療對疾病的處理不外乎給予藥物、外科手術以及器官移植,然而這些治療終究有其限制,對於先天性、老化疾病或損傷所造成的中樞神經失能在當今科學仍束手無策。近年來隨著醫學、分子生物學知識的突飛猛進與生物科技的發展,對於目前仍折磨著人類、使人痛苦難當的許多疾病,相信應可以被逐漸治療而改善。隨著在2000年6月一項經由跨國性分析人類基因研究計畫(Human Genome Project)的完成,人類的醫療科學進入了一個似乎充滿希望的時代,藉由對研究各個基因對人類的影響,不久的未來科學家應該可以利用基因改造技術來治療基因疾病或改進人類的各種才能。在各種如火如荼進行的實驗研究中,尤以幹細胞的進展特別值得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