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廁所其實是家中最危險的地方。(圖/示意圖/達志影像)生活中心/綜合報導一個人每天上廁所約6~8次,每個人一生中可能會有大概2~3年是在廁所的中文翻譯

▲廁所其實是家中最危險的地方。(圖/示意圖/達志影像)生活中心/綜合報



▲廁所其實是家中最危險的地方。(圖/示意圖/達志影像)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一個人每天上廁所約6~8次,每個人一生中可能會有大概2~3年是在廁所度過,但令人意外的是,家中這個最小的地方其實隱藏著很多安全風險。《生命時報》採訪多位專家,包括北京急救中心資深專家賈大成、天津藥物研究院副研究員李紅珠等等,他們提醒了我們在「廁所」時容易有的6大危險。
1.起身太快導致暈眩

心血管疾病患者若蹲馬桶時間過久,在排便後迅速起身的話,容易誘發短暫腦缺血、頭暈、眼花等症狀,另外,高血壓患者在早晨更容易有高血壓,起床後排便就非常容易有意外。
2.大便太用力誘發猝死

用力排便時,肚子因為強烈收縮導致腹壓增高、血壓驟升的結果就是容易腦出血,嚴重者還會造成心律失常,增加猝死可能性。
3.憋尿後排尿容易昏厥

憋尿過久突然排尿比較容易造成排尿性暈眩,因為膀胱排空過快,血液量又降低,就會促使心律變慢,增加昏厥的機率。
4.洗澡濕度影響腦供血

因為廁所是密閉的,長時間待在浴室易引起大腦和心臟缺氧,另外,若洗澡水太熱也較易誘發腦出血,洗完澡切記注重保暖,因為當冷空氣刺激皮膚時,血管收縮,血壓就會提升。
5.水多地滑容易摔跤

地上的一點點積水就容易讓人摔倒,很多人跌倒後容易出現骨折,本來就有心臟問題的患者,會因為無預期的摔跤誘發心臟絞痛。
6.家電多隱憂也多

某些家庭的廁所放有大型家電,例如熱水器、洗衣機,其實這樣都容易有安全上的疑慮,包括漏電、一氧化炭中毒等等。
0/5000
原始語言: -
目標語言: -
結果 (中文) 1: [復制]
復制成功!
▲厕所其实是家中最危险的地方。 (图/示意图/达志影像)生活中心/综合报导一个人每天上厕所约6~8次,每个人一生中可能会有大概2~3年是在厕所度过,但令人意外的是,家中这个最小的地方其实隐藏着很多安全风险。 《生命时报》采访多位专家,包括北京急救中心资深专家贾大成、天津药物研究院副研究员李红珠等等,他们提醒了我们在「厕所」时容易有的6大危险。1.起身太快导致晕眩心血管疾病患者若蹲马桶时间过久,在排便后迅速起身的话,容易诱发短暂脑缺血、头晕、眼花等症状,另外,高血压患者在早晨更容易有高血压,起床后排便就非常容易有意外。2.大便太用力诱发猝死用力排便时,肚子因为强烈收缩导致腹压增高、血压骤升的结果就是容易脑出血,严重者还会造成心律失常,增加猝死可能性。3.憋尿后排尿容易昏厥憋尿过久突然排尿比较容易造成排尿性晕眩,因为膀胱排空过快,血液量又降低,就会促使心律变慢,增加昏厥的机率。4.洗澡湿度影响脑供血因为厕所是密闭的,长时间待在浴室易引起大脑和心脏缺氧,另外,若洗澡水太热也较易诱发脑出血,洗完澡切记注重保暖,因为当冷空气刺激皮肤时,血管收缩,血压就会提升。5.水多地滑容易摔跤地上的一点点积水就容易让人摔倒,很多人跌倒后容易出现骨折,本来就有心脏问题的患者,会因为无预期的摔跤诱发心脏绞痛。6.家电多隐忧也多某些家庭的厕所放有大型家电,例如热水器、洗衣机,其实这样都容易有安全上的疑虑,包括漏电、一氧化炭中毒等等。
正在翻譯中..
結果 (中文) 2:[復制]
復制成功!


▲厕所其实是家中最危险的地方。(图/示意图/达志影像)
生活中心/综合报导
一个人每天上厕所约6~8次,每个人一生中可能会有大概2~3年是在厕所度过,但令人意外的是,家中这个最小的地方其实隐藏着很多安全风险。《生命时报》采访多位专家,包括北京急救中心资深专家贾大成、天津药物研究院副研究员李红珠等等,他们提醒了我们在「厕所」时容易有的6大危险。
1.起身太快导致晕眩

心血管疾病患者若蹲马桶时间过久,在排便后迅速起身的话,容易诱发短暂脑缺血、头晕、眼花等症状,另外,高血压患者在早晨更容易有高血压,起床后排便就非常容易有意外。
2.大便太用力诱发猝死

用力排便时,肚子因为强烈收缩导致腹压增高、血压骤升的结果就是容易脑出血,严重者还会造成心律失常,增加猝死可能性。
3.憋尿后排尿容易昏厥

憋尿过久突然排尿比较容易造成排尿性晕眩,因为膀胱排空过快,血液量又降低,就会促使心律变慢,增加昏厥的机率。
4.洗澡湿度影响脑供血

因为厕所是密闭的,长时间待在浴室易引起大脑和心脏缺氧,另外,若洗澡水太热也较易诱发脑出血,洗完澡切记注重保暖,因为当冷空气刺激皮肤时,血管收缩,血压就会提升。
5.水多地滑容易摔跤

地上的一点点积水就容易让人摔倒,很多人跌倒后容易出现骨折,本来就有心脏问题的患者,会因为无预期的摔跤诱发心脏绞痛。
6.家电多隐忧也多

某些家庭的厕所放有大型家电,例如热水器、洗衣机,其实这样都容易有安全上的疑虑,包括漏电、一氧化炭中毒等等。
正在翻譯中..
結果 (中文) 3:[復制]
復制成功!
<p><strong><img src=“http://static.ettoday.net/images/725/d725414.jpg”width=“600”height=“398”alt=“”/><br />▲厕所其实是家中最危险的地方。(图/示意图/达志图像)</strong></p><p>生活中心/综合报导</p><p>一个人每天上厕所约6~8次,每个人一生中可能会有大概2~3年是在厕所度过,但令人意外的是,家中这个最小的地方其实隐藏着很多安全风险。<a href=“http://www.lifetimes.cn/dailytips/2015-08/ 7328116.html”target=“_blank”>《生命时报》</a>采访多位专家,<span style=“color: rgb(255,102,0);”><strong>包括北京急救中心资深专家贾大成、天津药物研究院副研究员李红珠等等,他们提醒了我们在「厕所」时容易有的6大危险</strong></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0,0,255);”><strong>1.起身太快导致晕眩</strong></span><br />心血管疾病患者若蹲马桶时间过久,在排便后迅速起身的话,容易诱发短暂脑缺血、头晕、眼花等症状,另外,高血压患者在早晨更容易有高血压,起床后排便就非常容易有意外。</p><p><span style=“color: rgb(0,0,255);”><strong>2.大便太用力诱发猝死</strong></span><br />用力排便时,肚子因为强烈收缩导致腹压增高、血压骤升的结果就是容易脑出血,严重者还会造成心律失常,增加猝死可能性。</p><p><span style=“color: rgb(0,0,255);”><strong>3.憋尿后排尿容易昏厥</strong></span><br />憋尿过久突然排尿比较容易造成排尿性晕眩,因为膀胱排空过快,血液量又降低,就会促使心律变慢,增加昏厥的机率。</p><p><span style=“color: rgb(0,0,255);”><strong>4.洗澡湿度影响脑供血</strong></span><br />因为厕所是密闭的,长时间待在浴室易引起大脑和心脏缺氧,另外,若洗澡水太热也较易诱发脑出血,洗完澡切记注重保暖,因为当冷空气刺激皮肤时,血管收缩,血压就会提升。</p><p><span style=“color: rgb(0,0,255);”><strong>5.水多地滑容易摔跤</strong></span><br />地上的一点点积水就容易让人摔倒,很多人跌倒后容易出现骨折,本来就有心脏问题的患者,会因为无预期的摔跤诱发心脏绞痛。</p><p><span style=“color: rgb(0,0,255);”><strong>6.家电多隐忧也多</strong></span><br />某些家庭的厕所放有大型家电,例如热水器、洗衣机,其实这样都容易有安全上的疑虑,包括漏电、一氧化炭中毒等等。</p>
正在翻譯中..
 
其它語言
本翻譯工具支援: 世界語, 中文, 丹麥文, 亞塞拜然文, 亞美尼亞文, 伊博文, 俄文, 保加利亞文, 信德文, 偵測語言, 優魯巴文, 克林貢語, 克羅埃西亞文, 冰島文, 加泰羅尼亞文, 加里西亞文, 匈牙利文, 南非柯薩文, 南非祖魯文, 卡納達文, 印尼巽他文, 印尼文, 印度古哈拉地文, 印度文, 吉爾吉斯文, 哈薩克文, 喬治亞文, 土庫曼文, 土耳其文, 塔吉克文, 塞爾維亞文, 夏威夷文, 奇切瓦文, 威爾斯文, 孟加拉文, 宿霧文, 寮文, 尼泊爾文, 巴斯克文, 布爾文, 希伯來文, 希臘文, 帕施圖文, 庫德文, 弗利然文, 德文, 意第緒文, 愛沙尼亞文, 愛爾蘭文, 拉丁文, 拉脫維亞文, 挪威文, 捷克文, 斯洛伐克文, 斯洛維尼亞文, 斯瓦希里文, 旁遮普文, 日文, 歐利亞文 (奧里雅文), 毛利文, 法文, 波士尼亞文, 波斯文, 波蘭文, 泰文, 泰盧固文, 泰米爾文, 海地克里奧文, 烏克蘭文, 烏爾都文, 烏茲別克文, 爪哇文, 瑞典文, 瑟索托文, 白俄羅斯文, 盧安達文, 盧森堡文, 科西嘉文, 立陶宛文, 索馬里文, 紹納文, 維吾爾文, 緬甸文, 繁體中文, 羅馬尼亞文, 義大利文, 芬蘭文, 苗文, 英文, 荷蘭文, 菲律賓文, 葡萄牙文, 蒙古文, 薩摩亞文, 蘇格蘭的蓋爾文, 西班牙文, 豪沙文, 越南文, 錫蘭文, 阿姆哈拉文, 阿拉伯文, 阿爾巴尼亞文, 韃靼文, 韓文, 馬來文, 馬其頓文, 馬拉加斯文, 馬拉地文, 馬拉雅拉姆文, 馬耳他文, 高棉文, 等語言的翻譯.

Copyright ©2025 I Love Translation. All reserved.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