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殖前體重要足~縱使母蛇生完蛋後立刻可以進食。同時,預備繁殖前不可有任何呼吸道相關的疾病。母蛇身體狀況不佳時會抗拒繁殖行為。繁殖時同時可用幾條種公,但並不是必要條件。雄性在爭奪交配權時通常不會互咬,而是以壓制對方的頭來取決勝負。輸家通常會失去交配的意願,所以在同時飼養多條種公時,若有爭鬥產生,儘速把雙方移開,以免產生勝負,導致敗者失去交配的意願。母蛇在冬化之前的兩個月開始餵食平常雙倍的量,公蛇則不需特別增加餵食份量。在冬化前的兩三個禮拜停止一切餵食動作,將光照的時間從每天12小時慢慢調整到8小時,以每個禮拜減少一小時的速度從事之。同時,溫度也可以漸漸調低,冬化的理想溫度,夜間可以調到20-22度, 白天則需達到27-29度。如果白天溫度可以達到24度以上,而且球蟒看起來優游自在的話,基本上也可以不用特別去加溫。
整個冬化的期間可以分成11週:
1-4週:無特別注意事項
5-8週:強制把公母分開
9-11週:把公母放在一起,公蛇會求偶但是不會交尾。求偶目的主要是刺激母蛇排卵,而非授精
冬化結束後,再度將公母蛇分開,慢慢讓溫度回暖,每天用噴霧器灑水三次以上,讓球蟒以為雨季到了,增加繁殖的意願。此時開始大量餵食母蛇,並添加鈣質。兩個禮拜後,正式讓公母蛇再次相聚,此時有效的交尾儀式便要開始了。公母個體正式可以相聚幾天,如果沒有交尾,可以試試看換換對象,或是休息(隔離)三天再重試一次。為了確保高成功率,最好持續讓交尾的儀式進行二到三次,之後母蛇的飼養環境最熱的地方要慢慢調升至32-35度。懷孕的母蛇腹部會腫脹,卵受精後的20-30天母蛇會開始脫皮,通常母蛇在脫皮之後就會開始停止進食,有些則不會。不管如何,建議不要再餵食,因為此時卵所需要的空間很多,可能會阻礙食物的排泄。脫皮後25 – 30天為預產期,飼主在脫皮時就應該先準備供躲藏用的箱子,裡面放潮溼的蛭石或是水苔~這也是母蛇產卵的地方。如果不放產卵箱,母蛇經常會把蛋生在水盤裡,導致無法挽救的後果。一般來說一次平均會生5到6顆蛋,當然從3顆到13顆都是常見的數字。若孵化溫度是32度,一般來說會在53-57天內孵出來。若孵化溫度是30度,一般來說會在59-65天內孵出來。不要超過33度,容易造成危險。此外,30-32之間孵出來的球蟒寶寶最美觀,低於30度或是高於32度都很容易讓新生兒的體色出現條紋而導致賣相不佳,同時也增加畸形以及死胎的機率。小球蟒約25公分長,第一次脫皮後就可以進食。建議提供躲藏的空間給小球蟒,同時在出生後的頭幾個月盡量避免去抓他們,以確保他們不會因為壓力而影響正常的食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