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宗是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蓋謂若人能於淨宗妙法得廣大勝解,了是明瞭,達是通達,真正明瞭通達淨宗。淨宗的原理是什麼,根據什麼道理建立的,就是底下這兩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就根據這個。這兩句話是釋迦牟尼佛在《觀無量壽經》裡頭說的。淨土三經,《無量壽經》是概論,為我們詳細介紹極樂世界,介紹得很周詳。
《觀無量壽經》裡面特別詳細講兩樁事情,一個就是理論的依據,理論依據不懂,對極樂世界懷疑,第二個是往生的方法,說得很詳細,十六種觀法。我們持名念佛就是第十六種方法,最後的一種,最後一種也就是最殊勝的,最容易得利益的擺到最後講。
像文藝表演一樣,最好的要擺到最後才演出,為什麼?人一定要坐在那裡慢慢看,就想等著最後那一場。如果最好的都前面演過了,後面人家就不看了,人都走了,最好的一定擺到最後。念佛法門都是殿後的,壓軸戲。
楞嚴會上,你看,二十五圓通,二十五位菩薩各人起來報告,他是怎樣修行成佛的。最後壓軸戲是大勢至菩薩、觀世音菩薩,念佛法門。真正明瞭通達,淨宗是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心是佛,這是真的,這就是自性,本來是佛。
《華嚴經》上佛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就是根據是心是佛說的,你本來是佛。現在怎麼樣?現在我想作佛,是心作佛。本來是佛,現在想作佛,哪有不能成佛的道理?就根據這個道理。所以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幹什麼?去作佛的。
文章恭錄—2012淨土大經科註第610集2014/02/02
修淨土法門要具足三個條件
根塵相接觸的時候,不起心不動念做不到,不是凡夫能做到的,不分別不執著可以做到。不分別不執著成就有漏善,有漏善是聲聞、緣覺、三乘菩薩,別教裡面十住、十行、十迴向。如果不起心不動念,就叫無漏,無漏法成就的高,那是法身菩薩,禪宗裡頭說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是這個境界。這個境界高,別教十地。
這個道路通途,八萬四千法門都是這條路,無量法門也是這條路,要很長很長的時間才能修證到。今天我們很幸運,遇到的是特別通道,易行道,是捷徑,這就是淨土法門。
佛告訴我們,淨土法門只有一個,沒有第二個,八萬四千法門只有這一門,無量法門也只有這一門。這一門很容易成就,但是很難相信。能信的,真正能相信,這一生沒有一個不成就。有懷疑的修這個法門,這一生最後還是搞六道輪迴。為什麼?他有懷疑。
所以覺明妙行菩薩告訴我們,修這個法門要具足三個條件:第一個條件不懷疑,第二個條件不夾雜,第三個條件不間斷。具足這三個條件,萬修萬人去。
我們就知道了,念佛不能往生,不具足這三個條件。第一個有懷疑;第二個有夾雜,念佛裡頭還有妄念;第三個有間斷,念佛不能相續。有這三個現象,自己要特別提高警覺,這絕對不是開玩笑的,這三個障礙你往生極樂世界,它又把你拉回來還是搞六道輪迴,那就太可惜了!
文章恭錄—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21集2014/04/01
念佛為什麼不能往生?你往生的障礙沒有排除
念佛到最後,結果是什麼?在於往生極樂世界,這是我們的目的。念佛人要天天想到,時時刻刻想到極樂世界,真想去,不想在這個世間多留。
念念想往生極樂世界,為什麼不能往生?你往生的障礙沒有排除。障礙是什麼?經題上講的三樁事情你沒有做到。你有染污,你的心不清淨;你有分別,你的心不平等;你有迷惑,你沒有覺悟。所以我們念佛,這三個是標準。
我不接受染污,六塵境界現前我如如不動,不接受染污,就清淨心現前,能往生,往生的地位不高,在凡聖同居土。如果是真正清淨,絲毫染污都沒有,不但現前染污你不受,過去的染污也都清除了,也就是你都放下了,心裡頭乾淨,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也沒有,你能往生方便有餘土。
如果你的心平等,平等是你分別的念頭都沒有,萬法一如,萬法不二,這是法身菩薩的境界,你往生到極樂世界,法身大士,生實報莊嚴土。那後頭還有個覺,覺是徹悟,實報土裡面,大乘經上常說的八地以上,這稱覺;八地、九地、十地、等覺、妙覺,圓滿覺,究竟覺。這真正不可思議,所以這是我們的標準。
我們真能夠念到把分別、執著放下了,你放下得愈多,跟極樂世界、跟阿彌陀佛感應就愈殊勝。佛在哪裡?極樂世界在哪裡?給你講真話,就在現前。為什麼佛要說極樂世界距離我們十萬億佛國土?這個話是方便語,不是真實的,這個話是從事上說的,是隨順眾生俗諦說的,不是真諦。為什麼?給你講真話,法性沒有大小,法性沒有先後,法性裡頭沒有時間、沒有空間,它無處不在,無時不在。
我們淨土宗裡講四土,最高的層次常寂光土,常寂光在哪裡?常寂光遍法界虛空界;那麼遍法界虛空界就是常寂光土,就是彌陀淨土。你的障礙去掉,它就現前,阿彌陀佛隨時現身,跟我們非常親切,我們想佛,佛就現前。什麼心想佛?清淨平等覺。什麼心想極樂世界?也是清淨平等覺。符合這五個字的,隨時見佛,隨時見極樂世界,所謂是就在當下。
文章恭錄—2014淨土大經科註第24集2014/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