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普通而實用的領域劃分是將性心理學一分爲二:正常性心理、性行爲及其變異;性心理、性行爲的各種障礙即病理的各種形式。但是,這里有一個難點,即病態與非病態的實際區分並非總是容易的。在理論上,不少學者持連續統的觀點,即正常與病理之間並沒有截然的分界線,二者互相過渡,存在着中間的和混合的形式。從事專門研究的學者往往偏重於下述4個方面中的某一方面。
①性心理、性行爲的描述和評估。科學研究總是以事實爲基礎或出發點。然而,對於複雜且涉及價值判斷的人類性心理、性行爲的描述,不可能不受人們觀點的影響。因此,描述和評估者之間的信度(即一致性)問題成爲當代性心理描述性研究中的一個重點。
②性心理、性行爲與完整個人的其他心理和行爲之間的關係及相互作用,這里自然涉及性心理、性行爲與人格的關係。這種研究通常稱爲心理機制或動力學的研究。
③性心理從生到老變化過程的研究。這種研究叫做縱向研究或貫時性的研究。人生的不同年齡段有不同的性心理、性行爲的特點和問題,並且前後有繼承關係,這對心理衛生和性教育都是十分重要的。
④決定性心理、性行爲的諸因素之研究。這至少包括:生物學因素(遺傳、胚胎發育以及未成年前的成長發育等,重點常放在基因、腦以及内分泌系統);心理社會因素(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員對個人的教養,個人和家庭之間的相互作用,經濟社會地位、教育情況、宗教信仰等對個人的影響等);文化人類學因素(也稱爲文化比較性研究),即研究不同文化中人們性心理、性行爲的異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