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構件符號
F:基礎 CG:懸臂梁 FS:筏式基礎板
S:樓板 TB:繫梁 CS:懸臂樓板
C:柱 W:牆壁 L:楣梁
G:大梁(註2) B:小梁(非構造梁) J:擱柵
FG:地梁、基礎大梁 FB:地梁、基礎小梁 BS:水箱頂板
在進行BIM塑模時,比較常用的是結構平面圖中的梁、柱、板、牆等斷面尺寸表,尤其是梁並不會出現在建築圖中,一定得由結構圖說來查詢。結構圖面上的構件標號必須搭配斷面尺寸表才能相輔相成,例如:樓板S1和樓板S2之所以有不同的標號,可能是因為跨距不同而導致有不同的配筋方式,或是有些平台需要較厚的樓板也會使用不同的標號,詳細資訊都可透過斷面尺寸表來查詢。
柱和牆在結構圖說中的繪製方式和建築圖差異不大,比較不同的是樓板和梁的部分。樓板的標示會採用右上至左下的對角線,中間斷開註明樓板標號。至於梁的部分,初學者必須特別注意梁在建築和結構上之區別,通常在結構的定義上,梁和樓板一樣是從樓層高程往下長的,也就是一般在建築物中看到所謂「一樓的梁」,實際上必須從結構圖說的二樓結構平面圖來查找,從這點亦可推知梁在結構平面圖上是以向下透視之方式來呈現,所以梁會以虛線來表示,在進行BIM塑模時需特別注意。
在結構平面圖中,網格線的相交位置通常仍是柱的中心位置,但網格線就不一定會對齊梁的中心線,有時會因為設置管道間等需求而調整梁的位置和柱的輪廓對齊。另外,有時結構圖說會發生部分標註不明確的情形,同樣必須和建築執照圖相互比對,若有不一致的情形還是以建築執照圖為準。
註2 大梁 vs. 小梁
大梁的兩端通常和柱相接,其英文是Girder,故以G來表示;小梁通常位於樓板中間,或是兩端和大梁相接,其英文是Beam,故以B來表示。
開始讀工程圖說
工程圖說的識圖需要長時間的經驗累積方能游刃有餘,初學者一下子接觸到這麼多的工程圖說知識也必須經過消化和整理,為使BIM塑模能順利進行,本書將閱讀工程圖說的流程以步驟化之綱要來提點,希望對讀者在短時間內要學習工程圖說能有幫助。
建築物的性質為何?如本案例為集合住宅大樓。
由一樓平面圖大致上檢視建築物的輪廓、形狀和大小。
由正向立面圖了解建築物之樓層數目、各樓層高度和建築物總高度。
建築物的地上/下基本樓層配置為何?是否有地下室?基礎型式為何?
由左往右、由下往上、由底往高(就是依X、Y、Z三軸向)看圖,不要圖方便,或是跳躍式看圖。
先看結構體,由柱、牆、梁、板、梯、陽台的順序。
再看隔間、管道間、衛浴、廚房、突緣等。
RC構件通稱為結構體,其相當於人體的骨架,也有巨細不同的構件。結構體的重要性依序是柱、梁、板、牆、梯、陽台的順序,結構體尺寸一定要確保精準,否則會發生很大的災難。
從施工的習慣流程來看工程圖說,這個部分將會在教導讀者BIM塑模時介紹給讀者。
本文摘錄自:謝尚賢(2014),透過案例演練學習BIM:基礎篇,第41-4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