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中風愈早復健 活動力恢復愈快
腦血管疾病一直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第三位,不僅威脅病患生命,更需長時間照護與復健,耗用龐大醫療及經濟資源,不僅影響病人身心,更對家屬及整個家庭造成莫大的衝擊。
腦中風已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發病年齡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讓我們更加重視腦中風後續復健照顧的問題,對腦中風病人及家屬,復健是一條長遠的考驗,需要持續的耐心和堅持且在中途不能停頓,也需要醫療團隊持續提供復健訊息和指導。
腦中風病人約有1/3會出現後遺症,須仰賴他人照顧,因受損部位不同產生肢體殘障,而影響日常生活,也失去自我照顧能力。
研究發現,腦中風病患愈早接受復健治療,在日常生活活動及步行方面會有明顯進步,因此持續復健治療非常重要。
目前復健病房健保給付一次以3-4週為限,之後須至他院復健科排序住院,以致家屬得不斷尋找復健科病房,有時還會出現空窗期,病患須回家等床。
因此健保為因應社會人口老化,越來越多病患因為疾病而導致失能情形增加,而規劃急性後期的醫療照護模式。
急性後期復健治療團隊依照個別需求予以評估、計畫及治療,有別於過往住院復健的照護模式,依病患失能的程度,在黃金時期內,給予積極的整合性照顧。
入住復健病房的治療期以6週為原則,經由復健團隊評估後,依照個別需求,規劃每週一至週六復健療程,可能包含:物理治療、職能治療或語言治療。
促使病患功能改善,將可減少後續再住院醫療費用,大幅減輕家庭及社會照顧負擔,讓病患可以提早回歸家庭及社會,提升病患生活品質且不易與社會脫節,讓病患不再對自己中風感到失望無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