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吃飯、洗澡、穿衣、換尿布…等等日常活動中,當家長和小朋友面
對面時可以將手邊正在進行的活動搭配上聲音,如:餵飯時發出/ㄇㄢ
ㄇㄢ/、蓋蓋子時發出/ㄎㄡ~/、喝湯時發出/ㄙㄨ~~/、擠毛巾時發出/
ㄐㄧㄡ~/、抹沐浴乳時發出/ㄕㄨㄚ~/、換尿布發出/嗯嗯/或/ㄅㄨˊ~/…
等模擬物品的聲音,吸引小朋友注意。
2. 家長一邊發出模擬物品的聲音一邊進行日常活動時,可以不急著將事
情完成,可與小朋友面對面,引導小朋友注意家長臉部的表情、嘴型,
並且用鼓勵、愉悅的口吻跟小朋友說「換你試試看,換你說/ㄇㄢ ㄇ
ㄢ~/」 ,讓小朋友在生活中享受聲音,也進而喜歡自己嘗試發出不同的
聲音。
小提醒 :
1. 請家長密切注意小朋友的聽力狀況,於生活中在小朋友左後方及右後
方(距離約 3 步),略小於平時說話的音量無預警地叫喚小朋友名字或
出一些聲響(如,關門、拍手…),觀察小朋友是否有聽到聲音而轉頭
查看聲源的反應。
2. 注意小朋友是否流口水而衣服前襟常濕一大片、平時嘴巴總是開開沒
有閉起、吃東西時食物多數從嘴角溢出、吃東西時不太咀嚼食物或不
太會抿湯匙、吃的食物偏軟爛…等情形,若有上述情形,則表示小朋
友的口腔肌肉能力需要加強,可能造成只能會發出簡單的語音。
3. 可配合誇張的臉部表情或動作,反覆輸入聲音給小朋友聆聽。
延伸活動:
1. 家長跟小朋友面對面,家長模仿動物的叫聲(如:咕咕、嘰嘰、喵
喵…等)、生活中常見物品的聲音(如:敲門叩叩叩、水龍頭嘩啦嘩啦、
喇叭叭叭叭)給小朋友聽,並觀察小朋友是否模仿嘴型動作或聲音。
2. 家長引導小朋友一起玩「學印地安人:喔嗚喔嗚喔嗚~」 、 「吹衛生紙:
噗~」 、 「Kiss bye 啵一下~」等模仿嘴型和聲音的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