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有益於身體健康,然而,隨著運動風的盛行,運動傷害的案例也越來越多。醫師發現,像是路跑發生的急性韌帶損傷、慢性肌腱發炎的比例日益增加。目前除了傳統的復健、休息,也可選擇使用PRP(高濃度血小板生長因子血漿)治療,抽取10C.C.血液,經過離心濃縮後注射於受傷部位,可降低發炎、疼痛,還能加速組織修復。
王先生是位愛好慢跑的運動人士,特別是近幾年台北陸續舉辦多項路跑賽,他幾乎無役不與,雖然他重視熱身,但這幾年跑下來,覺得膝蓋漸漸產生不適情形,有時會痠痛、有時則是喀啦喀拉作響,經過醫師診斷發現,他的膝蓋已經開始出現軟骨磨耗,甚至還產生慢性發炎。
原本醫師建議王先生採用注射玻尿酸方式降低摩擦,但是一些慢性發炎的腫脹還是讓他感到不適,後來他發現有PRP治療方式,便詢問醫師可否進行,沒想到注射兩次之後,腫脹感就消失無蹤,讓他十分開心。
「PRP可以算是一種細胞再生的治療方式。」新光醫院骨科主任釋高上指出,PRP早期用於外科手術,主要目的是利用高濃度血小板防止大量出血,但近年研究發現,PRP中還含有豐富的生長因子,可以幫助急性的韌帶損傷、慢性關節發炎及民眾運動時所發生的急性或慢性傷害。
由於PRP治療呈現的結果越來越好,許多頂尖運動員也開始利用PRP進行復健,包括NBA湖人隊的小飛俠布萊恩(Kobe Bryan),甚至連前高爾夫巨星老虎伍茲(Tiger Woods)也傳出是因為利用PRP治療復健之後,才能重回職業巔峰。
新光醫院骨科主任釋高上醫師解釋,PRP是利用自己約10C.C.的血液,經過特殊機器離心萃取活化之後再注射到治療部位,豐富的生長因子可以先抑制受傷組織的發炎並減緩疼痛,接著再發揮修復能力,逐漸修補受傷組織,就像是幫細胞添加了修復原料,增加修復能力。
與現行的玻尿酸治療運動傷害相較,玻尿酸有關節潤滑功能,而PRP則是額外添加修復與再生能力。根據國外的實驗,其成果可維持近9個月至一年,一般建議需施打二到三次,不過釋高上主任建議,PRP並非萬靈丹,最好是在受傷初期就接受治療,成果會比較明顯,若是傷害過久或嚴重到必須手術,還是應該要接受更積極的治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