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標靈、鈍,你調對了嗎?
這有其平衡,任何事物追求到了極端都不是好的。常有釣友詢問:經常聽聞釣魚大師上介紹如何將漂子調得特別靈敏,那麼,漂子是調得越靈敏越好嗎?怎麼才能調的更靈?
靈與鈍的平衡
靈敏度問題,大多是指用懸墜配長尾風漂就是大台所說的臺釣。即使是采用這種靈敏度較高的懸墜方式,但是那些垂釣高手也並不是一味地追求漂子的靈敏,在一定條件下,他們還會將漂子調得比較遲鈍。所以垂釣時漂子的“遲鈍”和“靈敏”一樣重要。
高手調漂四法:
臺釣高手們一般將調漂分為四種方法:
1、調靈敏釣靈敏;
2、調靈敏釣遲鈍;
3、調遲鈍釣遲鈍;
4、調遲鈍釣靈敏。
競技調靈敏時機:
那麼哪些情況要求調靈敏呢?
1、夏季雨前
如夏天雨前的悶濕和無風無浪的悶熱,浮遊生物過多的肥水塘。
2、春秋季節的低水溫
還有魚已吃飽等。上述各種情況,魚兒攝食均不積極,見到釣餌只是輕輕吃,有時含而不動,這些輕微的動作,只有靠靈敏的漂子,才能將這些魚兒咬鉤的信息反應出來。
競技調鈍時機:
那麼何時要求將漂子調得遲鈍一些呢?
1、水溫合適,
2、氣壓正常,
3、水中含氧充足,
4、水質也很好等。
在這樣的條件下,魚兒攝食積極,見到餌料,會猛躥過來,有時橫沖直撞,在餌料邊形成道道水流,這時如果漂子調得十分靈敏,在水下的鉤墜會受到影響,上面的漂子就會有動靜,這時提竿又沒有魚,這就是漂子過於靈敏的原因。
大量聚窩釣半水:
有些鯽魚精養池,在釣手不停地投餌引誘下,會招來大群鯽魚,魚越聚越多,有的竟厚達半米,鉤餌根本沉不到底,或被魚兒叼走,或被躥動的魚所帶來的水流影響,使漂子做出反應,如遇這種情況,釣手一般會向上提鉤釣半水(半浮)。
競技池狀況:
以上所提,大都是精養的競技釣鯽池的情況,釣手們所使用的也是反應十分靈敏的長尾高檔風漂。如果是一般的釣魚愛好者,他們所使用的漂並不十分靈敏,甚至還有用上下一般粗的筒子漂,那麼考慮的重點,應放在如何使漂子更加靈敏。
何時調靈調頓?
每個垂釣者都希望將自己的漂調得很“靈”,只要魚在水下索食,信息就會迅速地傳遞到漂上,漂就有反應,上浮或下沉,提竿得魚。我曾有過一段時間追求把漂調得很靈,認為調得越靈越好,費了不少勁。
經過幾年時間的實踐認識到,一味追求調靈是片面的,調“靈”與調“鈍”,應該根據具體環境具體條件而定,就是應該根據四點:
1、季節(氣溫、風)、
2、水域(靜水、流水)、
3、魚種(鯽魚、鯉魚、草魚、鰱鳙魚等)、
4、人員(年輕、年老)來確定。
分述如下:
一、季節(氣溫、風)的區別
(1)初春、深秋和冬季,天氣寒冷,水溫低,魚兒遊動緩慢,不愛拿食、攝食時嘴張得小,動作輕微。漂應調“靈”。
(2)夏天天氣悶熱,水中缺氧,魚兒不愛吃鉤,攝食時吞吞吐吐。漂應調“靈”。
(3)魚最適宜的水溫為20~30℃,此時魚兒活躍食欲旺盛,漂不要求靈,調“鈍”一點沒關系。
二、水域的區別
(1)在靜水、清水、淺水和無風時垂釣,漂應調“靈”。
(2)在流水混水、深水和有風時垂釣,漂應調“鈍”。
(3)在水草中垂釣,漂應調“靈”。
(4)在經常有人垂釣的水域(魚塘),魚被釣滑瞭,常會出現小漂現象,漂應調“靈”。
三、魚種的區別
(1)釣鯽魚、小白條等小魚時,漂應調“靈”。
(2)釣鯉魚、草魚、鰱鳙魚等較大的魚時,漂應調“鈍”。調“鈍”時還可以隱去小魚、蝦搶食的輕微反應。
四、人員的區別
(1)年輕人的動作反應敏捷,眼快手快。漂應調“靈”。
(2)老齡釣者,動作緩慢,視力不佳。漂應調“鈍”。
漂的“靈”與“鈍”的簡便轉換。 調漂都是漂墜相匹配,重力歸零。釣“靈”時,調目等於釣目。
釣“鈍”時,可采用延長水線長度的方法,把漂調整到一小半在水中,一大半在水上或略斜著即成。當漂平躺在水面時(或下沉),提竿便可得魚。
這變化奧妙之處不知您參透多少啊?
靈、鈍這之間的學問,還需靠各位去實踐才能感受這博大精深的內涵啊!
---------------------------------------------
堅持夢想,追求極致。東區釣具連鎖真诚期盼与您共同垂釣,一起師法自然,探求心靈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