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之道】古人教我們,「早晨吃得好,中午吃得飽,晚上吃得少」,這是養生之道,也是攝取營養的一個原則。以佛法來講,真正的養生之道是懂得「養心的中文翻譯

【養生之道】古人教我們,「早晨吃得好,中午吃得飽,晚上吃得少」,這是養

【養生之道】
古人教我們,「早晨吃得好,中午吃得飽,晚上吃得少」,這是養生之道,也是攝取營養的一個原則。以佛法來講,真正的養生之道是懂得「養心」,因為心能生種種法,心是能生,身是所生之法,所以心清淨,身就清淨;身心清淨,外面環境就清淨,這是一定之理。但是世間懂得的人少,還是刻意向外尋求補充養分。
真修行人對於身體的養分,不向外求,完全向內。經上講,色界天以上的天人以「禪悅為食」,禪悅是從自性中流露出來,不是從外求得。所以佛說「財、色、名、食、睡」這五樣都能捨棄,這五樣稱為「五蓋」,將我們的心性、智慧、德能蓋覆住,使我們的智慧德能不能現前。這五樣是欲望,若對這五樣生起貪念,煩惱只有增加,不會減少,那煩惱豈能斷得掉?
佛陀教弟子,對於飲食決定沒有分別、執著。佛陀當年在世是托缽,人家給什麼就吃什麼;而且托缽只許托七家,七家都托不到,就回去修禪定。這種作為,都是幫助我們克服欲望、貪心、煩惱,要懂得這個道理。
因為我們有這個色身,所以在飲食上的攝取,不能不維護色身健康。若身體不健康,要麻煩別人來照顧,住在道場也連累常住,這都不好。但要明瞭,健康之道總在清淨心。對自己決定是清淨心,清淨無為;對人、對事、對物要有大慈悲心,無所不為,我們才真正以行動照顧大眾,幫助大眾。這都是世出世間聖人教導我們的。
【控制與佔有】
可是愛心是義務的付出,決定不能佔有。凡夫的愛心,縱然是對自己的兒女、親人很愛護,也不算是慈悲。因為他有控制、佔有的念頭,念念想控制、佔有一切人事物,這是錯誤。錯在哪裡?佛告訴我們「能所皆空,了不可得」。六百卷《般若經》裡,「不可得」這三個字重複千遍以上,就是要我們牢牢記住,「不可得」是事實真相。以為一切有能得、有所得,那是愚痴、無明。
若了解一切法不可得,能所俱不可得,你就解脫了。「解脫」,用現代話說,就是心裡沒有負擔,你的心就得自在,妄想、分別、執著就會全部放下。我們處處放不下,主要是愚痴沒有破,還以為有能得、有所得,心裡還有負擔,所以生活很痛苦,修學功夫也不得力。
諸佛如來應化在世間,所作所為全是「夢中佛事,水月道場」。道場建立得再大、再輝煌,覺悟的人視為鏡花水月,沒有絲毫執著、慳貪,這才顯示出大自在,這才是高度的享受。生活中對一切人事物有受用,絕對沒有控制、佔有的念頭,這才是過佛菩薩的生活,凡夫與佛菩薩不相同之處就在此地。凡夫是念念當中要控制別人,念念當中要佔有一切,所以心裡患得患失,憂慮煩惱永遠不斷,這種日子過得好苦。
而佛菩薩的大慈大悲,一定圓滿含攝「真誠、清淨、平等、正覺」。這五句中的任何一句,都含攝其他四句,「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若慈悲心不清淨、不平等,就是佛法講的四種慈悲的「愛緣慈悲」。這是凡夫的慈悲,沒有捨棄控制、佔有,沒有捨棄種種要求,這不是大慈大悲。愛緣慈悲往上提升,是「眾生緣慈悲」、「法緣慈悲」,再向上是「無緣慈悲」,大慈大悲就是無緣慈悲。無緣就是無條件,無有要求、無有佔有、無有控制,這是諸佛與法身大士的大慈大悲,也是具足真誠、清淨、平等、正覺的慈悲心。我們要是用這種心來處事待人接物,在處事待人接物裡就證果了;像《華嚴經》說的「入大解脫門」,就成佛了。這個大也是大乘的意思;小的解脫門是阿羅漢,小乘聖者。
【讀經聞法重要】
我們是凡夫,業障、習氣、煩惱非常深重,很不容易斷除,唯有用覺悟的方法才能斷除。所以讀經聞法非常重要,一天都不能間斷。我們不是上根利智的人,不可能短時間的聽聞、學習就能開悟。中下根性的人,想在一生中得利益,唯一的方法就是讀經聞法,長時間的薰修,才能契入《華嚴經》所講「入佛法」的境界。入佛法就是覺悟,這是真正得大利益。
【管事操心】
我是個凡夫,是個中下根性的人,今天能有這點成就,能有這點小智慧,是四十多年天天讀經、天天講經得來的。也有一些大德們也是講經,但他們除了講經外,還要管事;管事要操心,對自己多少有妨礙。我這一生的緣分殊勝,一生中「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錢」,所以世俗間的事務,對我沒有障礙,才能有這點成就,這也是我現身說法為大家做個榜樣。
什麼人能管事?真正得清淨心的人。所以古代寺院叢林裡的管事,都是諸佛菩薩應化再來的。我們不是聖人應化,我們是道道地地的凡夫。道道地地的凡夫若也辦事,就是捨己為人,也值得敬仰。雖犧牲自己的定慧來服務大眾,但是戒一定要清淨,這才是修真正的福報。戒清淨是如理如法的照顧大眾,沒有私心,以真誠、愛護、關懷,幫助一切大眾好好修學。
韓館長就是這種人,她不是佛菩薩化身來的,她創建道場,成就大家,對我們的恩德很大。我們對她的報答,是表現在臨終那一刻,我們送她往生,這是大報恩。可是這種緣很不容易得到,不是每個人都有這麼好的緣分,這麼好的機會。她若不能往生,來生得大福報,作國王大臣、大富長者。但世間的福報,做到大梵天王、摩醯首羅天王,還是搞六道輪迴,出不了三界,所以那個福報不是究竟圓滿的。我們現在清楚明白,唯有往生不退成佛,才是真實的。
【學過日子】
修學就是學過日子,知道如何對自己、對別人。對自己決定是清淨、慈悲,專修專弘;對別人,一定要真誠、清淨、慈悲,做到無緣,沒有條件。決定不可對一切人事物,有絲毫控制、佔有的念頭;只要有這個意念在,就是造業。所以放下一切控制、佔有,放下一切要求,這是智慧,這是功德,比福德還要殊勝。希望大家共同勉勵,依教奉行。
0/5000
原始語言: -
目標語言: -
結果 (中文) 1: [復制]
復制成功!
【养生之道】古人教我们,「早晨吃得好,中午吃得饱,晚上吃得少」,这是养生之道,也是摄取营养的一个原则。 以佛法来讲,真正的养生之道是懂得「养心」,因为心能生种种法,心是能生,身是所生之法,所以心清净,身就清净;身心清净,外面环境就清净,这是一定之理。 但是世间懂得的人少,还是刻意向外寻求补充养分。真修行人对于身体的养分,不向外求,完全向内。 经上讲,色界天以上的天人以「禅悦为食」,禅悦是从自性中流露出来,不是从外求得。 所以佛说「财、色、名、食、睡」这五样都能舍弃,这五样称为「五盖」,将我们的心性、智能、德能盖覆住,使我们的智能德能不能现前。 这五样是欲望,若对这五样生起贪念,烦恼只有增加,不会减少,那烦恼岂能断得掉?佛陀教弟子,对于饮食决定没有分别、执着。 佛陀当年在世是托钵,人家给什么就吃什么;而且托钵只许托七家,七家都托不到,就回去修禅定。 这种作为,都是帮助我们克服欲望、贪心、烦恼,要懂得这个道理。因为我们有这个色身,所以在饮食上的摄取,不能不维护色身健康。 若身体不健康,要麻烦别人来照顾,住在道场也连累常住,这都不好。 但要明了,健康之道总在清净心。 对自己决定是清净心,清净无为;对人、对事、对物要有大慈悲心,无所不为,我们才真正以行动照顾大众,帮助大众。 这都是世出世间圣人教导我们的。【控制与占有】可是爱心是义务的付出,决定不能占有。 凡夫的爱心,纵然是对自己的儿女、亲人很爱护,也不算是慈悲。 因为他有控制、占有的念头,念念想控制、占有一切人事物,这是错误。 错在哪里? 佛告诉我们「能所皆空,了不可得」。 六百卷《般若经》里,「不可得」这三个字重复千遍以上,就是要我们牢牢记住,「不可得」是事实真相。 以为一切有能得、有所得,那是愚痴、无明。若了解一切法不可得,能所俱不可得,你就解脱了。 「解脱」,用现代话说,就是心里没有负担,你的心就得自在,妄想、分别、执着就会全部放下。 我们处处放不下,主要是愚痴没有破,还以为有能得、有所得,心里还有负担,所以生活很痛苦,修学功夫也不得力。诸佛如来应化在世间,所作所为全是「梦中佛事,水月道场」。 道场建立得再大、再辉煌,觉悟的人视为镜花水月,没有丝毫执着、悭贪,这才显示出大自在,这才是高度的享受。 生活中对一切人事物有受用,绝对没有控制、占有的念头,这才是过佛菩萨的生活,凡夫与佛菩萨不相同之处就在此地。 凡夫是念念当中要控制别人,念念当中要占有一切,所以心里患得患失,忧虑烦恼永远不断,这种日子过得好苦。而佛菩萨的大慈大悲,一定圆满含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 这五句中的任何一句,都含摄其他四句,「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若慈悲心不清净、不平等,就是佛法讲的四种慈悲的「爱缘慈悲」。 这是凡夫的慈悲,没有舍弃控制、占有,没有舍弃种种要求,这不是大慈大悲。 爱缘慈悲往上提升,是「众生缘慈悲」、「法缘慈悲」,再向上是「无缘慈悲」,大慈大悲就是无缘慈悲。 无缘就是无条件,无有要求、无有占有、无有控制,这是诸佛与法身大士的大慈大悲,也是具足真诚、清净、平等、正觉的慈悲心。 我们要是用这种心来处事待人接物,在处事待人接物里就证果了;像《华严经》说的「入大解脱门」,就成佛了。 这个大也是大乘的意思;小的解脱门是阿罗汉,小乘圣者。【读经闻法重要】我们是凡夫,业障、习气、烦恼非常深重,很不容易断除,唯有用觉悟的方法才能断除。 所以读经闻法非常重要,一天都不能间断。 我们不是上根利智的人,不可能短时间的听闻、学习就能开悟。 中下根性的人,想在一生中得利益,唯一的方法就是读经闻法,长时间的熏修,才能契入《华严经》所讲「入佛法」的境界。 入佛法就是觉悟,这是真正得大利益。【管事操心】我是个凡夫,是个中下根性的人,今天能有这点成就,能有这点小智能,是四十多年天天读经、天天讲经得来的。 也有一些大德们也是讲经,但他们除了讲经外,还要管事;管事要操心,对自己多少有妨碍。 我这一生的缘分殊胜,一生中「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钱」,所以世俗间的事务,对我没有障碍,才能有这点成就,这也是我现身说法为大家做个榜样。什么人能管事? 真正得清净心的人。 所以古代寺院丛林里的管事,都是诸佛菩萨应化再来的。 我们不是圣人应化,我们是道地道地的凡夫。 道地道地的凡夫若也办事,就是舍己为人,也值得敬仰。 虽牺牲自己的定慧来服务大众,但是戒一定要清净,这才是修真正的福报。 戒清净是如理如法的照顾大众,没有私心,以真诚、爱护、关怀,帮助一切大众好好修学。韩馆长就是这种人,她不是佛菩萨化身来的,她创建道场,成就大家,对我们的恩德很大。 我们对她的报答,是表现在临终那一刻,我们送她往生,这是大报恩。 可是这种缘很不容易得到,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么好的缘分,这么好的机会。 她若不能往生,来生得大福报,作国王大臣、大富长者。 但世间的福报,做到大梵天王、摩酰首罗天王,还是搞六道轮回,出不了三界,所以那个福报不是究竟圆满的。 我们现在清楚明白,唯有往生不退成佛,才是真实的。【学过日子】修学就是学过日子,知道如何对自己、对别人。 对自己决定是清净、慈悲,专修专弘;对别人,一定要真诚、清净、慈悲,做到无缘,没有条件。 决定不可对一切人事物,有丝毫控制、占有的念头;只要有这个意念在,就是造业。 所以放下一切控制、占有,放下一切要求,这是智能,这是功德,比福德还要殊胜。 希望大家共同勉励,依教奉行。
正在翻譯中..
結果 (中文) 2:[復制]
復制成功!
【养生之道】
古人教我们,「早晨吃得好,中午吃得饱,晚上吃得少」,这是养生之道,也是摄取营养的一个原则。以佛法来讲,真正的养生之道是懂得「养心」,因为心能生种种法,心是能生,身是所生之法,所以心清净,身就清净;身心清净,外面环境就清净,这是一定之理。但是世间懂得的人少,还是刻意向外寻求补充养分。
真修行人对于身体的养分,不向外求,完全向内。经上讲,色界天以上的天人以「禅悦为食」,禅悦是从自性中流露出来,不是从外求得。所以佛说「财、色、名、食、睡」这五样都能舍弃,这五样称为「五盖」,将我们的心性、智慧、德能盖覆住,使我们的智慧德能不能现前。这五样是欲望,若对这五样生起贪念,烦恼只有增加,不会减少,那烦恼岂能断得掉?
佛陀教弟子,对于饮食决定没有分别、执着。佛陀当年在世是托钵,人家给什么就吃什么;而且托钵只许托七家,七家都托不到,就回去修禅定。这种作为,都是帮助我们克服欲望、贪心、烦恼,要懂得这个道理。
因为我们有这个色身,所以在饮食上的摄取,不能不维护色身健康。若身体不健康,要麻烦别人来照顾,住在道场也连累常住,这都不好。但要明了,健康之道总在清净心。对自己决定是清净心,清净无为;对人、对事、对物要有大慈悲心,无所不为,我们才真正以行动照顾大众,帮助大众。这都是世出世间圣人教导我们的。
【控制与占有】
可是爱心是义务的付出,决定不能占有。凡夫的爱心,纵然是对自己的儿女、亲人很爱护,也不算是慈悲。因为他有控制、占有的念头,念念想控制、占有一切人事物,这是错误。错在哪里?佛告诉我们「能所皆空,了不可得」。六百卷《般若经》里,「不可得」这三个字重复千遍以上,就是要我们牢牢记住,「不可得」是事实真相。以为一切有能得、有所得,那是愚痴、无明。
若了解一切法不可得,能所俱不可得,你就解脱了。「解脱」,用现代话说,就是心里没有负担,你的心就得自在,妄想、分别、执着就会全部放下。我们处处放不下,主要是愚痴没有破,还以为有能得、有所得,心里还有负担,所以生活很痛苦,修学功夫也不得力。
诸佛如来应化在世间,所作所为全是「梦中佛事,水月道场」。道场建立得再大、再辉煌,觉悟的人视为镜花水月,没有丝毫执着、悭贪,这才显示出大自在,这才是高度的享受。生活中对一切人事物有受用,绝对没有控制、占有的念头,这才是过佛菩萨的生活,凡夫与佛菩萨不相同之处就在此地。凡夫是念念当中要控制别人,念念当中要占有一切,所以心里患得患失,忧虑烦恼永远不断,这种日子过得好苦。
而佛菩萨的大慈大悲,一定圆满含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这五句中的任何一句,都含摄其他四句,「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若慈悲心不清净、不平等,就是佛法讲的四种慈悲的「爱缘慈悲」。这是凡夫的慈悲,没有舍弃控制、占有,没有舍弃种种要求,这不是大慈大悲。爱缘慈悲往上提升,是「众生缘慈悲」、「法缘慈悲」,再向上是「无缘慈悲」,大慈大悲就是无缘慈悲。无缘就是无条件,无有要求、无有占有、无有控制,这是诸佛与法身大士的大慈大悲,也是具足真诚、清净、平等、正觉的慈悲心。我们要是用这种心来处事待人接物,在处事待人接物里就证果了;像《华严经》说的「入大解脱门」,就成佛了。这个大也是大乘的意思;小的解脱门是阿罗汉,小乘圣者。
【读经闻法重要】
我们是凡夫,业障、习气、烦恼非常深重,很不容易断除,唯有用觉悟的方法才能断除。所以读经闻法非常重要,一天都不能间断。我们不是上根利智的人,不可能短时间的听闻、学习就能开悟。中下根性的人,想在一生中得利益,唯一的方法就是读经闻法,长时间的薰修,才能契入《华严经》所讲「入佛法」的境界。入佛法就是觉悟,这是真正得大利益。
【管事操心】
我是个凡夫,是个中下根性的人,今天能有这点成就,能有这点小智慧,是四十多年天天读经、天天讲经得来的。也有一些大德们也是讲经,但他们除了讲经外,还要管事;管事要操心,对自己多少有妨碍。我这一生的缘分殊胜,一生中「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钱」,所以世俗间的事务,对我没有障碍,才能有这点成就,这也是我现身说法为大家做个榜样。
什么人能管事?真正得清净心的人。所以古代寺院丛林里的管事,都是诸佛菩萨应化再来的。我们不是圣人应化,我们是道道地地的凡夫。道道地地的凡夫若也办事,就是舍己为人,也值得敬仰。虽牺牲自己的定慧来服务大众,但是戒一定要清净,这才是修真正的福报。戒清净是如理如法的照顾大众,没有私心,以真诚、爱护、关怀,帮助一切大众好好修学。
韩馆长就是这种人,她不是佛菩萨化身来的,她创建道场,成就大家,对我们的恩德很大。我们对她的报答,是表现在临终那一刻,我们送她往生,这是大报恩。可是这种缘很不容易得到,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么好的缘分,这么好的机会。她若不能往生,来生得大福报,作国王大臣、大富长者。但世间的福报,做到大梵天王、摩醯首罗天王,还是搞六道轮回,出不了三界,所以那个福报不是究竟圆满的。我们现在清楚明白,唯有往生不退成佛,才是真实的。
【学过日子】
修学就是学过日子,知道如何对自己、对别人。对自己决定是清净、慈悲,专修专弘;对别人,一定要真诚、清净、慈悲,做到无缘,没有条件。决定不可对一切人事物,有丝毫控制、占有的念头;只要有这个意念在,就是造业。所以放下一切控制、占有,放下一切要求,这是智慧,这是功德,比福德还要殊胜。希望大家共同勉励,依教奉行。
正在翻譯中..
結果 (中文) 3:[復制]
復制成功!
【养生之道】古人教我们,「早晨吃得好,中午吃得饱,晚上吃得少」,这是养生之道,也是摄取营养的一个原则。以佛法来讲,真正的养生之道是懂得「养心」,因为心能生种种法,心是能生,身是所生之法,所以心清净,身就清净;身心清净,外面环境就清净,这是一定之理。但是世间懂得的人少,还是刻意向外寻求补充养分。真修行人对于身体的养分,不向外求,完全向内。经上讲,色界天以上的天人以「禅悦为食」,禅悦是从自性中流露出来,不是从外求得。所以佛说「财、色、名、食、睡」这五样都能舍弃,这五样称为「五盖」,将我们的心性、智慧、德能盖复住,使我们的智慧德能不能现前。这五样是欲望,若对这五样生起贪念,烦恼只有增加,不会减少,那烦恼岂能断得掉?佛陀教弟子,对于饮食决定没有分别、执着。佛陀当年在世是托钵,人家给什么就吃什么;而且托钵只许托七家,七家都托不到,就回去修禅定。这种作为,都是帮助我们克服欲望、贪心、烦恼,要懂得这个道理。因为我们有这个色身,所以在饮食上的摄取,不能不维护色身健康。若身体不健康,要麻烦别人来照顾,住在道场也连累常住,这都不好。但要明了,健康之道总在清净心。对自己决定是清净心,清净无为;对人、对事、对物要有大慈悲心,无所不为,我们才真正以行动照顾大众,帮助大众。这都是世出世间圣人教导我们的。【控制与占有】可是爱心是义务的付出,决定不能占有。凡夫的爱心,纵然是对自己的儿女、亲人很爱护,也不算是慈悲。因为他有控制、占有的念头,念念想控制、占有一切人事物,这是错误。错在哪里?佛告诉我们「能所皆空,了不可得」。六百卷《般若经》里,「不可得」这三个字重复千遍以上,就是要我们牢牢记住,「不可得」是事实真相。以为一切有能得、有所得,那是愚痴、无明。若了解一切法不可得,能所俱不可得,你就解脱了。「解脱」,用现代话说,就是心里没有负担,你的心就得自在,妄想、分别、执着就会全部放下。我们处处放不下,主要是愚痴没有破,还以为有能得、有所得,心里还有负担,所以生活很痛苦,修学功夫也不得力。诸佛如来应化在世间,所作所为全是「梦中佛事,水月道场」。道场建立得再大、再辉煌,觉悟的人视为镜花水月,没有丝毫执着、悭贪,这才显示出大自在,这才是高度的享受。生活中对一切人事物有受用,绝对没有控制、占有的念头,这才是过佛菩萨的生活,凡夫与佛菩萨不相同之处就在此地。凡夫是念念当中要控制别人,念念当中要占有一切,所以心里患得患失,忧虑烦恼永远不断,这种日子过得好苦。而佛菩萨的大慈大悲,一定圆满含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这五句中的任何一句,都含摄其他四句,「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若慈悲心不清净、不平等,就是佛法讲的四种慈悲的「爱缘慈悲」。这是凡夫的慈悲,没有舍弃控制、占有,没有舍弃种种要求,这不是大慈大悲。爱缘慈悲往上提升,是「众生缘慈悲」、「法缘慈悲」,再向上是「无缘慈悲」,大慈大悲就是无缘慈悲。无缘就是无条件,无有要求、无有占有、无有控制,这是诸佛与法身大士的大慈大悲,也是具足真诚、清净、平等、正觉的慈悲心。我们要是用这种心来处事待人接物,在处事待人接物里就证果了;像《华严经》说的「入大解脱门」,就成佛了。这个大也是大乘的意思;小的解脱门是阿罗汉,小乘圣者。【读经闻法重要】我们是凡夫,业障、习气、烦恼非常深重,很不容易断除,唯有用觉悟的方法才能断除。所以读经闻法非常重要,一天都不能间断。我们不是上根利智的人,不可能短时间的听闻、学习就能开悟。中下根性的人,想在一生中得利益,唯一的方法就是读经闻法,长时间的薰修,才能契入《华严经》所讲「入佛法」的境界。入佛法就是觉悟,这是真正得大利益。【管事操心】我是个凡夫,是个中下根性的人,今天能有这点成就,能有这点小智慧,是四十多年天天读经、天天讲经得来的。也有一些大德们也是讲经,但他们除了讲经外,还要管事;管事要操心,对自己多少有妨碍。我这一生的缘分殊胜,一生中「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钱」,所以世俗间的事务,对我没有障碍,才能有这点成就,这也是我现身说法为大家做个榜样。什么人能管
正在翻譯中..
 
其它語言
本翻譯工具支援: 世界語, 中文, 丹麥文, 亞塞拜然文, 亞美尼亞文, 伊博文, 俄文, 保加利亞文, 信德文, 偵測語言, 優魯巴文, 克林貢語, 克羅埃西亞文, 冰島文, 加泰羅尼亞文, 加里西亞文, 匈牙利文, 南非柯薩文, 南非祖魯文, 卡納達文, 印尼巽他文, 印尼文, 印度古哈拉地文, 印度文, 吉爾吉斯文, 哈薩克文, 喬治亞文, 土庫曼文, 土耳其文, 塔吉克文, 塞爾維亞文, 夏威夷文, 奇切瓦文, 威爾斯文, 孟加拉文, 宿霧文, 寮文, 尼泊爾文, 巴斯克文, 布爾文, 希伯來文, 希臘文, 帕施圖文, 庫德文, 弗利然文, 德文, 意第緒文, 愛沙尼亞文, 愛爾蘭文, 拉丁文, 拉脫維亞文, 挪威文, 捷克文, 斯洛伐克文, 斯洛維尼亞文, 斯瓦希里文, 旁遮普文, 日文, 歐利亞文 (奧里雅文), 毛利文, 法文, 波士尼亞文, 波斯文, 波蘭文, 泰文, 泰盧固文, 泰米爾文, 海地克里奧文, 烏克蘭文, 烏爾都文, 烏茲別克文, 爪哇文, 瑞典文, 瑟索托文, 白俄羅斯文, 盧安達文, 盧森堡文, 科西嘉文, 立陶宛文, 索馬里文, 紹納文, 維吾爾文, 緬甸文, 繁體中文, 羅馬尼亞文, 義大利文, 芬蘭文, 苗文, 英文, 荷蘭文, 菲律賓文, 葡萄牙文, 蒙古文, 薩摩亞文, 蘇格蘭的蓋爾文, 西班牙文, 豪沙文, 越南文, 錫蘭文, 阿姆哈拉文, 阿拉伯文, 阿爾巴尼亞文, 韃靼文, 韓文, 馬來文, 馬其頓文, 馬拉加斯文, 馬拉地文, 馬拉雅拉姆文, 馬耳他文, 高棉文, 等語言的翻譯.

Copyright ©2024 I Love Translation. All reserved.

E-mail: